舒適的本質是什么?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舒適的本質是什么?
最近當當有個影響力作家評選,我有幸成為候選人之一。之前主編通知我參加活動時,我內心充滿掙扎?;顒禹氈?,希望作者能錄一份口播,我拒絕了,上交照片已是我跨出舒適圈半步,再大我就不跨了。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寫作愛好者,只想通過文字和讀者打交道。出書是寫作者的愿望,但宣傳中往往希望我十八般武藝都會,上得了直播,錄得了口播,可有些事情不愿意做也不擅長做。這幾年來,有個疑惑經(jīng)常困擾我,人要不要積極跨出舒適圈,由此,我在腦里舉辦過一場辯論賽。
正方辯友:
這兩三年我過很舒適,背后就是我一次次跳出舒適圈換來的。大學拎包去義烏實習,畢業(yè)拎包去深圳闖蕩,忙碌生活過夠了,切換成輕松生活,換個節(jié)奏慢的城市享受了一段時間,擔心喪失競爭力,又開始業(yè)余寫作。
反方辯友:
你的舒適圈,根本不是固定的。很多人給自己貼個“社交恐懼”的標簽,這人說話不好聽,下次少聊天;那個工作不適應,干脆不做了。太寵著自己,太慣著自己,只待在舒適圈里,那么你的舒適圈會逐漸萎縮,你也會逐步退化。最后得出折中方案,人進入舒適圈后,先舒服段時間,當覺得日子也沒那么舒適后,再穩(wěn)中求進地擴大舒適圈。擴大的最佳打開方式就是:定期踏出舒適圈半步。具體怎么操作?我的經(jīng)驗如下。
確定舒適圈的圓心
我的電腦開機照片,對我有激勵意義,是張眼里有人影的企鵝照??吹秸掌鲇诤闷?,我去了解攝影師背后的故事。攝影師顧瑩,曾是前中國滑翔傘國家隊隊員,四次獲得全國滑翔傘女子冠軍。后來她滑翔時意外受傷,休養(yǎng)期偶然拍到珍稀鳥類,就從拍鳥類開始,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。我曾納悶過滑翔傘運動員和野生動物攝影師的行業(yè)跨度太大,原來顧瑩父母都是空軍,她從小喜歡像鳥一樣在空中自在翱翔的感覺。自己能飛時自己飛,不能飛后定格下鳥兒飛。在我看來,顧瑩舒適圈的圓心,大概是飛翔,甚至可以延伸到渴望自由或熱愛自然?,F(xiàn)在這個快節(jié)奏的社會,給人提供的選項繁雜,很多人成為斜杠青年,既有副業(yè)剛需,還能釋放潛能??煽吹接腥藫碛衅甙藗€斜杠身份,而且身份彼此之間,沒有某一兩種核心技能做串聯(lián),很容易讓人質疑這個人每個斜杠的專業(yè)能力。
我贊同馬東的這個說法:
斜杠不是加法,不是一些半吊子的能力湊在一起,就變得很強了;而是你最強的能力,在不同場合的應用,才叫做“斜杠”,“斜桿”是“單杠”的自然結果,前提是你的“單杠”一定要夠強。每個人精力和時間有限,人生有些階段需要做加法,但更需要沉淀之后做減法。根據(jù)你最擅長,或最熱愛,或覺得最有意義的,找到舒適圈的圓心后,然后圍繞圓心轟轟烈烈地展開舒適圈。
用專業(yè)鞏固舒適圈
還以顧瑩為例:
為了拍攝高原特有鳥種“紅胸角雉”等珍禽,她駕駛越野車,獨闖西藏兩個多月,在深山中獨守幾個星期;為拍攝地球三極,她蟄伏在南極、北極、青藏高原等極寒無人區(qū)中,等待拍攝對象的出現(xiàn),拍攝了三年。鞏固舒適圈,需要專業(yè)打底,這個過程很熬人。對顧瑩來說,幾天幾夜不眠不休,吃沒味道的食物,長時間在帳篷里安靜地等待拍攝目標的出現(xiàn),這些是鑄就專業(yè)的鋪墊。而對我而言,工作中,等工作上手以后,需要看一本本枯燥的專業(yè)書,不管自己或同事遇到特殊案例,都拿來當作研究標的;寫作中,等寫作順手以后,需要抽調業(yè)余時間看書練筆,生活里多觀察多體驗,持之以恒地輸入和輸出。舒適圈之所以舒適,是因為專業(yè)給的底氣。專業(yè),意味著你在這個圈子里,見過自己或別人更多的錯誤和失誤,而且通常能搞定。沒有相當?shù)臅r間來鞏固,終究只是試水而已,不會有真正的舒適感。
找到舒適圈后享受一陣
網(wǎng)友曾問蔡瀾:“怎樣才能離開舒適圈?”蔡瀾回復:“為何?”蔡瀾先生這兩個字的答案,越品越精妙?,F(xiàn)在大家都喊著做著跳出舒適圈,有的是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抉擇,而有的是因為沒有方向感,沒有安全感,別人跳自己也跳,不然就顯得不與時俱進。有天我在網(wǎng)上看到,有個畢業(yè)生通過一年多的復習考入體制內,上了兩三個月的班就迷茫,看到各種“你所謂的穩(wěn)定”之類的文章,陷入了放棄不甘,繼續(xù)也不甘的境地。進入舒適圈后,當然先要自己爽一把。為什么要這么急于否定自己之前的判斷和努力,終于得到碗里的東西,卻馬上想著鍋里的東西,其實你根本還沒有安靜下來,細細感受碗里的東西帶給自己的成長。對我來說,我不想如此犯賤,努了多少力,加了多少班,付出汗水淚水,好不容易進入舒適圈。一只腳才剛踏進去,轉眼拔腿要跳出來,簡直是對之前進入這個舒適圈所有準備工作的不尊重。
在舒適圈之外學習
讀書會曾說過巴菲特的投資理念,只買自己看懂了的行業(yè)和公司,這是能力圈原則。而“看懂了一個行業(yè)和公司”的定義是:能準確判斷十年后這個行業(yè)是什么情況,以及十年后這個公司在這行業(yè)的地位。世界上能賺的錢很多,但他不熟不做,不懂不買。他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,只專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。所以當他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時,被認為違反了自我原則。但我恰恰覺得,這是他在舒適圈之外學習很長時間的結果。一個人到底是要堅持原則,還是打破原則,是由原則之外的學習決定的。通過學習,擴大見識,加深理解,然后有了之前原則的修訂版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深入學習和體悟,當你意識到舒適圈沒有哪哪都好,甚至束縛自己發(fā)展時,也先別忙著跳。對像我這樣相對保守理性的人來說,秉持的原則是:在能力圈里行動,在舒適圈外學習。
可以先踏出半步試試
有次何冰做客《圓桌派》被調侃,作為演員,拍個宣傳照都別別扭扭的。竇文濤說他心思都用在演戲上,現(xiàn)在簽了經(jīng)紀公司,也得接受現(xiàn)代娛樂工業(yè)的布置。雖然拍戲是他擅長且熱愛的,但是也得做些拍宣傳照、走紅地毯等不擅長且不熱愛的事。不用微信,不會電腦,從不化妝的他,在宣傳期間也逐步學著去做,最后還去參加真人秀。小半步小半步跨出舒適圈的他最后感慨,人到這世上是來經(jīng)歷的,干點自己沒干過的事,丟人就丟唄。很多人都面臨著主體部分很喜歡,由此衍生出的枝葉部分不喜歡的處境,定期小跨步試試,有驚喜就再跨大步,太排斥則收回腳步。舒適圈的圈,是自己內心的舒服邊界。在舒適圈待著最舒服,而對于舒適圈外的事,要不要做會經(jīng)歷一番掙扎??绯鲆淮蟛剑蟾怕拭媾R著不適應和恐慌,綜合來說,通過之前舒適圈外的學習積累,跨出相對有把握的半步。人生很多時候,不是主動離開舒適圈,就是被動離開舒適圈,不是你看不慣舒適圈,就是舒適圈看不慣你。不想活得太節(jié)能,也不想活得太耗能,定期跨出有準備的半步,剛剛好。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(wǎng):?http://www.99yu99.com.cn
企業(yè)微博網(wǎng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(wǎng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(jīng)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