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高質量的家庭陪伴

126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淺談高質量的家庭陪伴

 

沒有人喜歡被說教,沒有人喜歡被控制。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,無論出發(fā)點多么好,道理多么正確,其實都在傳遞:我不喜歡你現(xiàn)在的樣子,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、控制、評價,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,當下的感受,并愿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,分享時光,這就是真正的陪伴。客體關系心理學說,關系就是一切。我們存在的全部意義,就是尋找關系。嬰兒若沒有照料者的陪伴,無法存活。成年人若沒有朋友或伴侶,生命黯淡無光。老年人沒有人陪伴,生不如死。我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義,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?

 

高質量的陪伴,前提是完全不想改變對方

 

沒有人喜歡被說教,沒有人喜歡被控制。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,無論出發(fā)點多么好,道理多么正確,其實都在傳遞:我不喜歡你現(xiàn)在的樣子,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這個改變對方的能量本身,就會讓對方抗拒。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個有熱情的人,老公的心就關得更緊,覺得妻子根本不接納自己,很傷心。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,幾乎不停的挑剔指揮孩子:孩子玩水,嫌孩子浪費水;孩子玩土,嫌孩子弄臟衣服;孩子自己吃飯,嫌孩子吃得慢,指揮孩子多吃青菜。孩子開心的跑過來要媽媽抱,媽媽卻要孩子先去洗手,才能碰媽媽。這種“陪伴”下來,大人小孩都很累,而且不開心。為什么想要改變對方?因為看不見對方的真實存在,只能看見我們頭腦中想像出來的、正確的對方應該是怎樣。頭腦想像是最可怕的東西,因為頭腦會造出一萬種理由,證明自己的想像就是真理。比如,看見孩子彎著腰玩iPad,頭腦立刻會說,這樣會把眼鏡搞近視,這樣對身體不好,所以我要糾正他。當父母去糾正孩子,結果必然是,孩子不開心,和孩子關系進一步疏遠??吹竭@里,有人可能會說,難道我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,錯了嗎?長時間彎著腰玩iPad,就是對身體不好,這個還有疑問嗎?可是人不是機器,人是不能拿來糾正的。問問自己,你也知道晚睡不好,可是你真的能做到從來不晚睡?如果你晚上失眠,伴侶在旁邊不停教育你:晚睡對身體多么多么不好,這樣有助于你安然入眠嗎?如果伴侶理解你的晚睡,肯陪著你失眠,抱著你輕聲聊天,這就是真正的陪伴:我不要改變你,我只是如你所是的愛你。同理,看到孩子彎著腰玩Ipad,不妨去看看孩子在玩什么讓他這么聚精會神,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玩。心疼孩子弓背彎腰,那么去愛撫他的背,孩子的脊柱在愛的灌注下,自然會挺直。這就是真正的陪伴:關注,但不打擾。

 

高質量的陪伴,是看見對方

 

我的一位來訪者喜歡打籃球,小學時候,有一次打完籃球身體暢快淋漓,帶著這份滿足和快樂,兒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,剛說沒兩句,爸爸立刻接過話鼓勵孩子:打籃球,這個愛好很好阿,鍛煉身體,培養(yǎng)意志力,你要好好堅持下去,打好籃球!聽完這句話,兒子感覺身體里流動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來,淤堵在心中,憤怒卻又無從發(fā)泄,因為爸爸沒有說錯任何話。另外一個例子,一朋友形容小時候父親看自己彈鋼琴的感覺:爸爸就像在欣賞自己剛買回來的藝妓。這個例子里雖然有俄狄浦斯沖突,但最本質的含義都是: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,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價值。這不是一句指責父母功利心的話,也許父母并沒有要求孩子必須功成名就。但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,而不是用外在價值去定義的物質性的“它”,決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愛。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見,即使父母為孩子傾注一切,孩子也只是父母表達愛的道具。孩子也許頭腦上承認父母為自己付出很多,承認父母很愛自己,但心知道那份恒久的孤寂。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,關系分為兩種:我與你,我與它。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,以我的全部本真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系時,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,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系,即是我與你的關系。在馬丁布伯看來,“我與你”只是生命的瞬間。也許我與你神性相遇的境界太高,但至少我們普通人可以學習做到:去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,不是父母的延續(xù),不是一個實現(xiàn)我們想象能價值的“它”。孩子打籃球的體驗、滿足的表情,流動著一個生命的存在感。打籃球帶來的功能價值,是頭腦總結出來的“它”,“它”并非不能存在,打籃球確實附帶強身健體等很多好處,但如果你只能看到“它”,聽不到孩子快樂而急促的呼吸、看不見他滿足的表情,孩子由內而外散發(fā)的快樂也不能共振你的嘴角上揚,那么,你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個空間。你睜著眼,確是全盲的。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、控制、評價,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,當下的感受,并愿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,分享時光,這就是真正的陪伴。這種陪伴,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方,都是巨大的滋養(yǎng)療愈,是我們存在的證據(jù)。

 

鄭重的聲明:本網(wǎng)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,還望諒解!如原作者看到,如覺侵權,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!衷心感謝原作者!

3
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
心理官方網(wǎng):?http://www.99yu99.com.cn

企業(yè)微博網(wǎng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
企業(yè)博客網(wǎng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(jīng)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


?相關文章

時間 : 2020-09-08
標簽 : 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分類 : E 親子家庭教育
評論 : 0條

= 10 + 14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