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懲罰”是為了孩子成長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gòu):“懲罰”是為了孩子成長
人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但大多做父母的都喜歡孩子聽話,不犯錯誤,常常用”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”來要求,如果孩子太不“聽話”,家長則習慣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。怎樣懲罰孩子?是家長實施教育時,不可回避的問題。稍重的懲罰還可能導致極端行為,由此看來,沒有懲罰不行,懲罰方式不合適更不行。懲罰是一種警示行為,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一種強化手段,伴隨懲罰的是緊張、壓力、害怕、恐懼。。。。
家長懲罰孩子,目的是要約束孩子不良行為,但又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、個性和心理健康,這個度很難掌握。我的咨詢感受是:來訪者的家長基本上沒有“度”的概念,如果有的話,就是怎樣把子女管成一個“乖孩子”,至于造成什么性格扭曲和身心傷害,考慮的并不多。家長這樣做的前提是:大人永遠是對的,孩子必須服從家長。家長這樣做的信念是:打是嚴,罵是愛,不打不罵要變壞;棍棒底下出孝子;懲罰你,是為了你好……
懲罰是一門藝術。要讓懲罰發(fā)揮良性效果,我覺得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懲罰之前先警告,先對孩子警告一兩次會讓孩子警惕。要言出必行,假如警告后再犯錯,就需要實行懲罰的諾言,否則,就成為嚇唬孩子的游戲了,這樣次數(shù)一多,孩子也知道對這樣的”警告”不必較真,從而失去了真正的意義。同時,懲罰要及時,說“等爸爸回家后,就有你瞧的!”,等爸爸回來真對孩子懲罰時,也許孩子早忘了懲罰的原因了。懲罰時,要尊重孩子的自尊,最好不在公開場合懲罰孩子,也不宜用惡毒的語言指責、謾罵孩子,對事不對人,讓孩子知道,為什么受懲罰,被懲罰是因為做了違背基本規(guī)范和原則的“出圈”之事,讓孩子明白,違規(guī)就可能受罰,這是社會的“游戲規(guī)則”,受到懲罰,并不等于父母就不愛你了。
懲罰針對的是你不良行為,而不是對你個人的全盤否定。如果家長懲罰方式不當,孩子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,就很難理解父母懲罰的善意,當孩子把懲罰理解為一種惡意時,就會在心底產(chǎn)生抵觸和反抗,懲罰也就失去了積極意義。一般說來,要孩子體會到父母懲罰這種“含蓄而深沉的愛”,需要時間,有的要到自己成為父母時,甚至在自己父母去世后。懲罰的目的是警示行為后果。不是為懲罰而懲罰,而是為孩子更健康地成長。有時候,如果不懲罰也能達到效果,也可以考慮不懲罰。
當智慧的老師看到一學生用泥塊砸其他同學,就制止了他,并要他放學后到辦公室去。放學后陶先生來到辦公室時,那位同學早已等在那里。先生沒有批評他,反而掏出一顆糖給他,說:“你按時到,我遲到了,獎給你”。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(wǎng):?http://www.99yu99.com.cn
心理健康網(wǎng):?http://www.xmxljg.cn
企業(yè)微博網(wǎng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(wǎng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(gòu)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gòu)(尊重您的個人私密,使隱私權(quán)得到充分的保障)